您的位置  > 资讯

AI赋能主动健康,茶寿健康发布个人健康智能体直面全民“健康焦虑”

  当体检报告上的异常箭头引发内心不安,当“少吃多动”的笼统建议难以落地,当对家人的健康关切演变成一场手忙脚乱的折腾,一场席卷全社会的“健康焦虑”已然来临。6月30日,南威软件集团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正式发布“茶寿健康大模型与个人智能体”,旨在以“AI私人健康管家”的角色,为数亿用户提供从精准洞察到科学干预的闭环式主动健康管理方案,将健康焦虑转化为看得见、做得到的健康行动。

  从“健康内耗”到“主动健康”,时代呼唤新范式

  近年来,“朋克养生”、“脆皮大学生”等网络热词的背后,是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内耗”:一边渴望健康,一边却在不良生活习惯中挣扎。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健康”的转变过程中,人们普遍缺乏有效的工具和科学的指导。面对复杂体检报告、专业医学术语,人们往往陷入医学知识迷宫。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大众对精准、个性化、可执行的健康指导的迫切需求。

  北京大学医学部长聘正教授、博雅特聘教授黄涛在发布会上详细解读了国家发布的一系列健康管理政策,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主动健康"概念,确立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的战略方向;2017年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实施"三减三健"专项行动;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然而,如何将这些政策更好地落地应用到每个人的日常?我们需要探索更加创新和高效的方式,将健康政策与个体需求紧密结合,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健康。

  茶寿健康智能体:你的AI私人健康管家

  在此背景下,茶寿健康智能体应运而生。它深度融合了权威医学知识、专业干预方案与前沿AI技术,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精准洞察、科学干预、家人共管”三位一体的模式,破解现代健康管理的四大核心痛点:体检报告看不懂、疾病预警不及时、健康建议太空泛、家庭健康管理难。

  依托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建的权威知识库,茶寿健康智能体能够对体检报告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智能解读,生成通俗易懂的结论和建议,让用户真正看懂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对用户历年健康数据的趋势分析,结合数十万人群队列的疾病演变模型,茶寿健康智能体能够实现对潜在健康风险的早期预测与预警,帮助用户在疾病发生前主动干预,真正做到“治未病”。

  茶寿健康智能体基于营养学和运动医学理论,结合用户的体征、生活习惯和健康目标,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科学干预方案,具体到食谱推荐、运动类型与时长,将健康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日常任务。茶寿健康智能体还创新性引入家庭健康管理功能,用户可在一个账号下创建所有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实现全家健康一人管,轻松共享数据,实时监督健康动态。据茶寿健康CTO吴家林介绍,该智能体的可靠性建立在三大技术支柱之上:权威医学知识图谱、基于真实世界大规模人群队列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以及基于大模型的生活方式干预决策引擎,确保其提供的每一份建议都具备科学依据。

  未来规划:让个性化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今天发布的只是1.0版本,”吴家林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愿景是构建一个开放、不断进化的健康生态。未来,我们将接入更多权威专家、智能穿戴设备与线下健康服务,让高品质、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我们希望用科技的力量,帮助每一个人摆脱健康内耗,轻松、优雅地走向更健康的未来。”

  茶寿健康智能体的发布,标志着AI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已不仅是提供简单的健康咨询和问答功能,而是进入了“主动健康”的全新阶段。业内专业人士认为,该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检测-解读-评估-干预-计划-记录”个性化健康管理流程,帮助用户实现了从“想到”到“知道”,再到“做到”的转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创新的“家庭健康管理”模式,巧妙地将科技工具与人类最亲密的情感纽带相结合,这不仅提升用户体验和执行意愿,也预示着健康管理正从“个人投资”向“家庭共建”的模式演进。

  可以预见,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演进和健康管理产品的不断完善,这种将专业医学智慧转化为日常陪伴与可行性指导的“AI健康管家”,有望成为未来个人与家庭健康管理的主流形态,真正让“主动健康”的理念普惠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