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资讯

戴森工程教育资源走进云南怒江学校——用科技点亮梦想,驱动未来发明家

近日,戴森志愿者团队深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老窝镇中学,为学生们带来独特的工程教育资源和职业分享课堂。这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不仅传递着知识与兴趣,更在潜移默化中将求知与探索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

作为一家全球性科技公司,戴森始终秉持“发明家”精神,捕捉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所忽略的问题,运用创新科技为人们塑造前沿产品、周到服务以及高品质生活。深耕本土之际,戴森也积极回馈社会,借助自身资源禀赋点亮年轻一代的科技之梦。

戴森工程教育项目走进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老窝镇中学

导入工程教育资源实践引领创新

据老窝镇中学副校长赵文介绍,在教学方面,老窝镇中学今年取得了全市第一、全州第四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学校仍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例如课程引入不足、硬件设施有待更新等,在手工课、科学技术课等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上也存在一定空白。

今年,是戴森连续第二年参与由上海外商投资协会发起的“云南怒江东西部协作项目”。与先前不同的是,在此次见面中,针对老窝镇中学当前的教学难点,志愿者团队带来了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Crazy Motor马达工作坊、马达艺术创作课、小小工程师挑战三大科学实践课程,希望能够启发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以及无惧失败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对于对于工程和科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马达是现代工业的“心脏”。作为马达领域的创新者,戴森尝试将这份“跳动的活力”传递给年轻一代,Crazy Motor马达工作坊由此应运而生。课堂上,志愿者们以戴森数码马达作为教学主体,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马达的科学原理、运作方式和多种实际应用场景,并鼓励大家亲手实践,通过制作简单的原型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戴森志愿者指导同学们完成实践目标

此外,作为马达工作坊的衍生课程,马达艺术创作课同样激发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组装模型,在动手中探索马达与动能之间的关系转化。戴森员工志愿者代表、质量工程师梁爽介绍,相较于常规的课堂内容,工程教育资源的特点恰恰在于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更多动手操作的环节,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记忆知识,为以后融会贯通、将知识延伸到其他领域的应用中打下良好基础。

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科技认知程度的差异,此次志愿活动,戴森还带来了另一个相对更入门的工程教育项目——小小工程师挑战。现场,同学们将四张课桌拼成“工作台”,4到5人一组分工协作,聚精会神地尝试用瓦楞纸制作出一把椅子,在你来我往的交流讨论和动手实践中,课堂气氛逐渐火热起来。

老窝镇中学的同学们尝试用瓦楞纸制作椅子

“戴森始终相信,工程教育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梁爽说,“我们希望运用自身丰富的工程和研发资源来启迪并鼓励年轻一代勇于创新,并在未来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目前,戴森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基础教育,开发了4套工程和科学课程,截至2024年6月,戴森中小学生工程课程已触达中国大陆97%的省份,共计154个城市,惠及超 380 万学生。

看着孩子们实践中认真专注的神情,和展示自我创作成果的开心面庞,赵文不禁感慨:“借着这次机会,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平时接触不到的资源,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新鲜的体验。戴森此次带来的工程教育课程,极好地填补了我校在科学工程教育方面的空白。”

课堂内容之外,戴森还为学校提供了更多工程教育课程教具、课件和实践材料,为当地教师日常开展科学教育课程提供支持。戴森教育及公益项目亚太区负责人柯炎秀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将这些资源带到云南怒江,启发同学们对科学创新的认知和理解,以及科学创新如何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生活方式。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激发当地学子对于科学工程的热爱,驱动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Crazy Motor马达工作坊”课程教具、实践材料

启蒙未来科技之星开拓美好生活

在导入工程教育资源的同时,戴森志愿者团队也为当地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场职业分享课堂。志愿者们从各自的工作领域、职业历程出发,围绕创新产品设计、如何讲述产品故事、活动策划、个人职业发展和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这五大主题进行分享交流,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必备技能与发展道路,从而为同学们的未来规划点亮一盏明灯。

对此,赵文认为:“得益于包括戴森在内的企业提供的多样的课程支持,学生们的职业理想变得越来越丰富。比如以前,大多数孩子们的职业理想都是成为教师或者医生,而现在,孩子们在参与了更丰富的工程教育课程之后,很多人的职业梦想变成了科学家、模特、篮球明星等等。我期待着可以在以后的课程建设中加入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课程,相信对学生们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质都是有益的。”

作为一家全球性科技公司,戴森为科技而生,也因科技而兴,在致力于运用创新科技改善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注重为年轻一代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广阔的交流舞台,以人才的力量“反哺”科技创新。正如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所言,“年轻的设计师有能力研发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入华十多年来,戴森积极践行本土承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国未来“发明家”们开展多元举措,启迪并激励更多年轻一代胸怀科技梦想、发挥创新技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开拓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

近年来,戴森先后在上海市普陀区、黄浦区设立戴森创想实验室,陈列马达、气旋和气流的互动性科技装置、工程师产品手稿、戴森数码马达发展史等元素,通过对外展示真实科技创新思路与案例,以及不定期开展工程和科学课程,鼓励人们勇于尝试、开拓创新,释放“未来发明家”的潜能。

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过360万名中国学生受益于戴森开展的工程教育支持项目。此外,戴森设计大奖2016年进入中国,8年间也见证了中国新生代发明人才的崛起,迄今已激励1万多名大学生为全球性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