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财商

麦当劳中国科技研发中心新大楼启用

五年内计划投入40亿元,加速数字化"自研创新"

南京2024年8月6日 /美通社/ -- 今天,麦当劳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全新大楼正式启用。新大楼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百家汇创新社区,作为麦当劳中国的科研总部,这里将容纳超过450位技术专家,为麦当劳的"自研创新"数字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五年内,麦当劳中国计划投入40亿元,进行数字化研发与创新,更好地服务顾客、服务餐厅、服务企业,助力餐饮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金拱门'七周年之际,我们启用了全新的科研总部,与位于上海的麦当劳中国总部协同,发挥集聚效应,助力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建设。"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我们坚持长期主义,通过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进行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能力与结构性竞争优势,为麦当劳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新模式与新动能。"

麦当劳中国科技研发中心,为“自研创新”数字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麦当劳中国科技研发中心,为“自研创新”数字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6200家餐厅背后的智慧大脑,"自研创新"的数字化为金拱门发展提供新动能

2017年,麦当劳中国进入"金拱门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品牌在本地加速发展的关键性战略。2020年底,麦当劳中国首个IT战略研发中心——麦当劳中国南京研发中心正式启用。过去三年多,研发中心通过自主研发为麦当劳中国输送了一系列的本土信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如麦当劳App、RGM Boss、数字化食品安全等系统,这些方案已经在全国超过6200家餐厅部署落地。

迁入新大楼的麦当劳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将继续"自研创新", 成为6200家餐厅背后的智慧大脑,实践麦当劳的"服务"理念,让消费者能更轻松获得美味和美好。麦当劳的自研创新首先将聚焦服务顾客,持续升级顾客端的数字化体验。例如,麦当劳App上线以来累积下载量超1.3亿次,在相关应用商城长年保持4.9评分,并且不断带来新的功能与体验,例如动态餐盘点餐设计、儿童节等主题的AI交互及游戏。

其次,麦当劳的数字化自研创新也聚焦服务餐厅,赋能餐厅员工更高效地运营。2022年上线的RGM Boss系统,已覆盖超过20万餐厅员工,将员工从排班、盘存等复杂费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借助各项系统工具,餐厅管理组用于事务管理类的时间每天可节约两小时,让员工有更多精力关注餐厅的运营状况和顾客体验。

最后,通过聚焦服务企业,麦当劳中国通过数字化的自研创新打通内部流程,推动上下游协作,实现更智慧的基于数据的决策。例如,麦当劳中国已建立起数字化食品安全系统,该系统可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对有效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让食品安全的执行情况线上可追踪。此外,通过数字营销管理平台(DCMP)、开店管理系统(PMT),打通地区和部门之间的资源和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实现企业内部一体化的策略制定及调整。

五年内,麦当劳中国计划共投入40亿元,打造餐饮领域一流的数字化技术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顾客、服务餐厅、服务企业,为实现更强大、更美好、更智慧的"2028万店愿景"持续提供创新燃料。

麦当劳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全新大楼正式启用
出席仪式的有南京市玄武区委书记闵一峰,南京市玄武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志超,南京市玄武区政府副区长唐承武,以及麦当劳中国董事费怡平,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麦当劳中国首席财务官黄鸿飞,麦当劳中国首席信息技术及体验官陈世宏
麦当劳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全新大楼正式启用 出席仪式的有南京市玄武区委书记闵一峰,南京市玄武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志超,南京市玄武区政府副区长唐承武,以及麦当劳中国董事费怡平,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麦当劳中国首席财务官黄鸿飞,麦当劳中国首席信息技术及体验官陈世宏

从麦当劳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开始,领航数字化的未来

研发中心新大楼所在的徐庄软件园,毗领南京大学城,拥有人才和前沿技术支撑。大楼共7层,总建筑面积超过65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450位技术专家。

"我们希望以新大楼为起点,通过新的思维及工作模式,让我们站在数字化和业务的前沿,领航数字化的未来。"麦当劳中国首席信息技术及体验官陈世宏表示,"我们将不断提升系统思维,把解决方案沉淀为系统化的能力;培育深度洞见,超越IT视角,深入业务、了解业务;保持敏捷学习,积极面对变化,快速行动;全面前瞻创新,保持好奇心,结合业务探索与布局;打造开放生态,加入创新网络,积极协作共赢。"

新大楼的规划与设计兼具科研氛围和人文关怀。大楼内设置了多个半开放式协作空间,支持团队高效进行讨论及决策;阶梯教室、创新实验室等,可开展丰富的内外部活动。软硬件上,提供了户外露台、母婴室、健身房和图书角等不同功能区;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智能灯光空调系统等,确保身心舒畅。该大楼将获得绿色建筑LEED金级认证。

以新大楼为起点,通过新的思维及工作模式,领航数字化的未来
以新大楼为起点,通过新的思维及工作模式,领航数字化的未来